爱“找茬”的城市“侦察兵”!

时间:2025-01-12 18:41:56 来源:时讯视界

在梅州城区,找茬有这样一群“70后、城市80后”姐姐,侦察AG超玩会她们虽然没有“乘风破浪”之势,找茬却风雨无阻地用双眼“找茬”、城市用脚步丈量城市,侦察在平凡岗位做着不平凡的找茬工作。一部装载“城管通”App的城市手机、一辆电动车,侦察一卷安全警示带,找茬就是城市她们最重要的“行囊”。你问她们的侦察身份是什么?她们会指着荧光马甲告诉你:“我们是梅州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一支女性占比96%以上、找茬平均年龄34岁的城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队伍。”

信息采集员为城市“找茬”,侦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的AG超玩会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进入九月,梅州的气温依然热度不减,早上8时,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谢华英、潘丹君骑着电动车前往所负责的网格区域巡查,开启了户外“侦察”工作。自2016年梅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运行以来,她们就在这个岗位了,不仅对城市道路非常熟悉,还对园林、路灯、井盖、线缆、市政设施等20.35万个部件,以及11大类164小类市容环境问题的权属和责任单位了然于心。

记者“跟班”看到,谢华英和潘丹君骑着电动车穿梭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双眼不时看向天面、地面、河面,四处“找茬”,井盖破损、路灯倾斜、马路积水、线缆下垂……这些频发的“城市病”,都逃不过她们的“千里眼”。

信息采集员用安全警示带将垂至地面的线缆缠上标识,警示行人。

“看,这有条线缆垂下来了,昨天巡查还没有出现这个情况。”在梅塘东路宫前村的村道口,谢华英靠边停车,从包里拿出安全警示带,为垂至地面的线缆缠上标识,警示行人。随后,她拿出手机拍照、定位、填写描述、上传照片。“除了拍近景,还要拍一张有参照物的照片,方便处置部门找到安全隐患。”说话间,谢华英已把情况通过“城管通”App传回了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由中心坐席员实时立案,将处置任务派遣给线缆权属单位,限时处置。

梅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坐席员对采集员发现上报的案件进行立案派遣。

8小时的工作时间,谢华英和潘丹君一路走走停停。对于达到立案标准、需采集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她们是“侦察兵”;对于职能部门处置完毕的案件,她们又当起“督促员”回到现场审查;对于轻微的市容环境问题,如自行车乱摆放或倒伏、井盖移位等,她们则是默默无闻的“志愿者”……1个月下来,梅州城区约3000宗市容环境问题被巡查发现并得到及时整改,约950宗轻微问题由采集员自行处理,处置部门整改结案率达92%以上。

“破损的救生圈换了新的、人行道得到修补,这些变化虽小,但我觉得很有意义,累也值得!”谢华英说,她们的手机里,都是卫生死角、“受伤”的城市部件等照片,工作4年来还养成了“职业病”,生活上也变得“苛刻”起来。“下班后,连散步时间也不放过,看到破损井盖就想用手机拍下来。”说到这里,两人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路遇自行车乱摆放、倒伏等轻微的市容环境问题,信息采集员自行处理。

人行道破损,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后捡起破损砖块进行填补处理。

发现人行道施工出现坑洞,存在安全隐患,信息采集员设置警示标志拉上警示带。

但是,信息采集员的工作常被商家和市民误会,有时还会遭到谩骂。有次,谢华英巡查发现有一株路树出现断枝情况,她刚拿出手机拍照,就遭到附近商家的阻拦:“为什么要拍我们店铺?赶紧把照片删掉!”经过一番解释,和园林工作人员的及时处置,商家这才知道,原来,采集员是在帮他们消除“头顶上”的安全隐患。误会解开后,商家连忙道歉,谢华英却没把小插曲放在心上。她说:“采集员的工作周而复始,但每天面临的问题都千变万化,我们希望通过点滴的努力,得到市民的理解,也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一件安全马甲、一部装载“城管通”App 的手机、一卷安全警示带,就是信息采集员最重要的“行囊”。

“数字城管,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反应快速、权责明晰、处置规范的先进管理体系,形成了闭环城市管理流程。”梅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采集员发现上报、坐席员立案派遣、处置部门处置反馈、平台核查评价等7个环节,系统覆盖梅州城区建成区40平方公里,工作范围划分成24个网格,每个网格安排一名采集员,在日常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梅州市数字城管采集队伍共有28人,其中女职工27人、男职工1人,女性占比96%以上,就在今年,这支队伍还荣获了“梅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她们“爱找茬”的工作态度,为我市开展“两美”行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动态城市实现精细化、智慧化、长效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本报记者 江婵

图:本报记者 高讯

编辑:李子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