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托起“朝夕美好”!梅州全面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回首2023年,朝夕美好我市卫健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增进做好发展思想,强基层、民生梅州j9建高地,福祉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托起题教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和妇我市紧密联系实际,幼健育走聚焦“一老一小”,康服加大医养结合工作力度,动主拓宽妇幼健康服务广度,深走实j9并进一步强化普惠托位投放,朝夕美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进做好
深化医养结合
守护老人晚年幸福
2023年12月末,兴宁市径南镇卫生院径心康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福祉这是我市第一家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第一家增设于乡镇卫生院的养老机构,总投资280万元,配置25张养老护理型床位,为辖区内及周边乡镇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和失伴化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
着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我市首家医养结合医院——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也有了新的提升。2023年医院本部收住病人296人次,养老长者32人次,门诊接待1100余人次;福利院院区服务人数从80多人增至113人。
“我们努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体系,康养中心、康复医学中心、中医科等多个特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在院长者‘小病不出门、中病可诊疗、大病有通道、无病可安养’的医养结合模式。”梅州颐诚医养结合医院院长钟俊杰说,该医院与市第二中医医院构建医共体,让在院长者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疗服务;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让医养结合服务直达“最后一公里”。
2023年,我市还印发了《梅州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已登记备案12家医养结合机构,同时积极申报5个2024年医养结合项目和2个示范性医养结合中心项目,积极推进10个中央专项福彩公益金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我市84%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有所养提供坚实“医靠”。
拓宽服务广度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当前,在我市的广东省户籍孕妇(含配偶为广东省户籍)或持有效《广东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孕妇可享受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免费筛查,符合条件的孕妇有16个检查项目可获得补助。
“从怀孕到孩子出生,需要检查的项目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秀梅告诉记者,符合条件的孕妇在该院就诊时都能享受到这些补助,可以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2023年我市免费为2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市妇幼保健院及梅县区、兴宁市、丰顺县妇幼保健院还先后建立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母婴健康E门诊”,有效规范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
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两大“杀手”。去年我市继续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在当年11月提前超额完成筛查计划。“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市‘两癌’筛查的技术帮扶督导工作,我们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让疾病早诊早治,控制疾病向前发展,为妇女朋友减轻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和身体痛苦。”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肖宝玲说。
托育服务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民族未来”。2023年,我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0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建设了1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动镇域内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规范园所管理,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梅州日报记者:刘巧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 ·全运会乒乓球资格赛分组出炉:广东男团将对阵北京男团
- ·快讯丨我市召开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进会
- ·港北区庆丰镇:旱地变良田 水稻获丰收
- ·周日特刊丨旺井岭梁氏大坡第围屋:中村圩上的一颗明珠
- ·20余部影片上映!清明五一档释放大活力
- ·南宁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在我市举行
- ·贵港消防科普作品获评“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大赛”优秀作品
- ·快讯丨朱会东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林海波出席
- ·注意!3月25日起佛山地铁2号线提前30分钟结束运营
- ·王晓华到港北区调研学校“护苗”工作站开展情况
- ·“壮美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我市
- ·全国电视媒体在我市集体采访
- ·广州试行户籍家庭公租房常态分配,首批推出554套两房房源
- ·我市出台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快讯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第50次(扩大)会议召开
- ·覃塘区前10个月签约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6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