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养老“钱袋子”!三宗典型案例揭秘诈骗“套路”
近年来,钱袋子不法分子打着“服务老人、守好关爱老人、养老AG超玩会投资养老”的宗典旗号招摇撞骗,不仅造成老年人经济损失,型案还严重危害他们身心健康、例揭路家庭和睦,秘诈性质恶劣,骗套危害极大。钱袋子下面三宗案例揭露了花样百出的守好养老诈骗套路,请大家擦亮双眼,养老守好养老“钱袋子”。宗典AG超玩会
案例一:夸大保健品功效 戳老人健康“痛点”
据被告人肖某交待,型案他们的例揭路诈骗“脚本”可谓环环相扣。第一步是秘诈虚构专家身份,利用虚假宣传资料、视频等向老年顾客传播“双休溶酶因子”相关健康知识。第二步是现场免费血液检测,利用虚拟香港细胞基因检测中心网站后台制作虚假检测报告,捏造或夸大老年人健康问题,引发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和焦虑。第三步是夸大“双休溶酶因子”治疗功效,诱导老年人产生购买需求。肖某等人用这种手段,以进价20多倍的价格向老年人销售“双休溶酶因子”5072盒,骗取金额1100多万。
法院依法判决肖某等11人犯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到二年不等,并处罚金200万元到5万元不等。
案例二:“空桶返租”小利难防 专骗老人谋取暴利
“参加‘桶装水合伙人项目’, 35元购买一个桶装水专用桶,返租给公司60个月,水桶使用一次可获得0.3元回报,承诺24个月总租金回报不低于购桶金额,可签订相关协议!”郑某等14人利用微信小程序推出的“桶装水合伙人项目”,以投资门槛低、返租期长、回本快等特点,通过媒体广告、拉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轰炸式宣传,给老年人留下该项目背景强、规模大、安全性高、操作规范的印象,让不少老年人放下戒心。郑某等人利用该项目先后向181名投资人非法集资共计770多万元,未兑付资金740多万元。该团伙还利用某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以8%-16%的高年化回报,吸引1064人投资,投资本金达2.3亿多元,未兑付本金8500多万元,利息2300多万元。
一审法院依法判决郑某等5人犯集资诈骗罪,其余9人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郑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案例三:“口碑+熟人”高额回报 先尝甜头后入陷阱
2013年开始,廖某经营的书店已资不抵债,遂以资金周转为由,以月息2分至1角不等的高额利息回报为诱饵,陆续向书店老客户、亲友同事借款。起初,廖某能准时向借款人支付高额本息,不少受害人尝到“甜头”后,便自发当起了“宣传员”,介绍亲戚朋友借款给廖某,甚至为廖某提供担保。“我70多岁的人了,全心全意帮她做生意,她却来骗我,那么多由我介绍并担保的借款,我人都快被逼疯了。”当老人们拿着一沓沓借据赶到廖某的书店,早已人去楼空,受害老人的维权微信群里,人数一度多达七八十人。这些受害老人都在书店老板廖某的诱骗下,将自己的养老钱、防身钱借给了她,借款319笔共计1620多万元,造成被害人损失450多万元。
法院依法判处廖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30万元。
法官提醒:老年人生活圈子小、社会关系较简单,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渠道也较单一,他们既有日渐远离社会的不安全感,又对攒钱养老或减轻子女负担有着高度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易陷入诈骗套路的原因。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法官在此告诫大家,贪小利容易“蚀”大本,高回报往往伴随高风险,老年人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多与家人沟通,莫轻信所谓的专家、权威、高科技,让辛苦积攒的“养老钱”打水漂。
梅州日报记者:梁 蕊
通讯员:梅法宣
实习编辑:黄炜琳
- ·船长被船员杀害抛尸公海?海警深夜通报
- ·疾舸扬帆正当时 勇立潮头唱大风
- ·吃完鸡蛋不能立即做七事
- ·六部门: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内比都救出1名幸存者
- ·我市暂未下架苏泊尔产品
- ·霜降时节,哪些疾病容易“盯上”孩子?家长该如何有效识别儿童支气管肺炎?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 ·北京马拉松奖牌印错logo,组委会致歉:将重新寄送奖牌
- ·佛山“挥春街” 鸾翔凤翥迎新春
- ·今年第一批环卫设施已采购完成
- ·探古访上里 花海乐农家
- ·第41次南极考察|“雪龙兄弟”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 ·山西一高速施工发生事故致5人遇难,交通运输部挂牌督办
- ·近5年我国累计发布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近5年我国累计发布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神舟十九号将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